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是关键。自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批以来,如何加强承接载体和平台建设就成为摆在安徽省面前的一道难题。可当时的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皖江城市带9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开发区之外,各地级市下辖县市也都建有一定面积的
|
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是关键。自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批以来,如何加强承接载体和平台建设就成为摆在安徽省面前的一道难题。可当时的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皖江城市带9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开发区之外,各地级市下辖县市也都建有一定面积的工业园区。面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都希望在项目招商引资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导致了各园区之间过度竞争局面的出现,不但产业特色不鲜明,缺乏主导,同时同质化竞争现象也较为严重。
为防止由于争夺项目而导致的园区恶性竞争局面进一步扩大,安徽省在调整皖江城市带整体产业布局迅速做出了安排。不但对各区域城市的重点发展产业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编制了《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相关文件,鼓励各城市加快培育和壮大首位主导产业,其中,合肥的首位产业为电子信息,芜湖为汽车,安庆、池州、铜陵、马鞍山、宣城、滁州和六安分别为石化、非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钢铁、机械设备、家电和轻纺工业。
随着规划的制定和各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明确,皖江城市带的园区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年多来,安徽省新批的国家级开发区就有安庆、马鞍山、铜陵、滁州、池州经开区,蚌埠、芜湖高新区和合肥出口加工区8个之多,全省共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2个,增速为全国各省区之首。
在皖江城市带各地的首位产业确定之后,各地级市也分别针对自身实际,调整产业布局。如安庆市,在2011年就已由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文,对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定。
通过省、地、开发区三级产业布局定位的完成,皖江城市带就基本形成了一个各具特色、互相支撑、点面结合的综合产业体系,而与之相比,荆州的园区功能定位一直不是特别明确。仅在城区周围,荆州就有三个较大的开发区,而每个开发区下面,又分成了若干工业园,有的甚至一个园区只有一家企业。企业过度分散,无法发挥集群效应,而各园区局限于自身经济利益,未能严格按照自身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招商。
如果荆州每个开发区都有自己的首位产业,并围绕与之相应的产业来招商,就会打通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也会促进企业发展。
园区产业发展的合理定位,不但没有减弱皖江各地市招商引资的力度,反而使得园区资源优势相比之前更为集中,而大项目落户的进度和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两年间,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陆续签约皖江各市,产业布局调整初现成效。其中,投资110亿元的皖中国际商贸城项目落户铜陵、投资100亿元的数字硅谷国际产业园项目落户马鞍山,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液晶显示屏项目在合肥开工建设,总投资近千亿元的正威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在池州开始整机厂建设。皖江城市带各开发区走上了个个有特色,处处得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这是荆州承接产业转移尤其应该注意和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