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坪土家族乡 位于荆州市西南边陲,地处武陵山余脉,是全省12 个散居少数民族乡之一。 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以来,当地村民只能自耕自种,基本没有主导产业,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被列入全省100 个重点扶贫乡镇。 近年来,卸甲坪乡党委政府围
|
卸甲坪土家族乡位于荆州市西南边陲,地处武陵山余脉,是全省12 个散居少数民族乡之一。
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以来,当地村民只能自耕自种,基本没有主导产业,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被列入全省100 个重点扶贫乡镇。
近年来,卸甲坪乡党委政府围绕高山和土家两大特色,积极引导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组建5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沿洈河水源充沛的地方大力发展红肉蜜柚种植,在高山村,发展土豆、瓜果等高山蔬菜种植,在山区发展生态年猪、年羊等特色养殖,逐渐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致富之路。
香菇种植见成效
一溜溜简易大棚内,香菇像一朵朵鲜花竞相绽放,卸甲坪村种植的香菇着实喜人。
戴着眼镜的5 组村民皮远桃,正和同伴们采摘香菇,脸上挂满了笑容,种植香菇给他们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途径。
卸甲坪村四面环山,林木资源丰富。过去,很多杂木都被村民用来做饭取暖烧掉了。为更好利用林木资源,2012 年,乡里大力推广香菇种植技术,村里成立欣兴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网罗合作农户80 余户,建成大(小)棚100 多个,种植香菇21 万筒,纯利润达60 余万元。
采访间隙,按照皮远桃介绍的方式,我们也加入采摘香菇的行列。“ 一个大棚可收1 .5 万斤香菇,一个大棚年纯利润大约3 万元”。 她一边灵巧地采摘香菇,一边和记者闲聊。“ 采摘香菇劳动量不大,闲着也没事,每天工作4 小时,每小时还有6 元钱的收入”。
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深山杂木料袋、适宜的气候、无污染的水源,卸甲坪出产的香菇以花菇居多,而花菇又是香菇中的最佳品种,加之无污染、营养丰富,这里出产的香菇一直很俏销。这种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主要销往周边10 余个县市,成为卸甲坪乡绿色农产品的品牌。
这话一点不假,一辆等待运送香菇的农用三轮车就停在大棚外面。
村支书魏爱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约1 万余筒香菇料袋,每筒一季收益在7 元左右。全村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160 万元。
高山蔬菜促增收
卸甲坪乡素有“荆州屋脊‘、”松滋高原“之称,最高海拔815 米。在高山地区的村组发展蔬菜种植,是卸甲坪土家族乡发展特色农业的又一大亮点。该乡充分利用资源和生态优势,组建乡原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扶持蔬菜种植大户,通过”合作社+ 农户“的运作模式,健全高山蔬菜销售网络,实行农超对接,大力发展土豆、瓜果等高山蔬菜种植业,先后在江西观、黄林桥集镇等地推广连片种植高山蔬菜;发展以卸甲坪村大棚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凸显高山蔬菜生态、无公害特色,打造生态蔬菜的品牌价值,高山蔬菜业不断壮大。在江西观发展的 500 亩高山蔬菜基地,在卸甲坪、黄林桥建成的31 个蔬菜大棚,使农户创收达 100 多万元,促进了农户”绿色“增收。
与此同时,卸甲坪乡还组建土司坊坛酱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独具土家特色的豌豆酱、苦瓜酱等酱制品;成立金烁巴寨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对生态年猪、年羊进行熏制加工,对土鸡蛋进行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山乡特色发展的致富“好路子”。
山羊养殖保生态
卸甲坪乡国土面积110.3 平方公里,山林面积就有11 .2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2 % ,山林面积大,耕地面积小,是典型的山区乡镇。
2013 年,卸甲坪乡出台农业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在保护山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充分利用高山资源,鼓励村民高山区域散养生态山羊,对新发展的规模达30 只的养殖户,每年补助1500 元,规模达50 只的奖补3000 元。
14 日下午,荆州市人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采访团走进彭家沟二祖村民佘佑元依山而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