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石油资源一度是潜江的“金饭碗”。 半个世纪的开采利用,碗里的饭几近吃光,发展面临瓶颈。 省委省政府要求潜江“冲刺全国百强、争当全省先行”,坚持“特、高、绿”,做到精致、高标准、科学发展一步到位。 面对资源枯
|
“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石油资源一度是潜江的“金饭碗”。 半个世纪的开采利用,碗里的饭几近吃光,发展面临瓶颈。
省委省政府要求潜江“冲刺全国百强、争当全省先行”,坚持“特、高、绿”,做到精致、高标准、科学发展一步到位。
面对资源枯竭,肩负领导期望,发展方向在哪?发展动力何在?转折点上,潜江人民给出肯定答案:转型升级。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提出“建支点、走前列”。 潜江要走在全省转型升级的前列,打造经济升级版。
11 月25 日,“ 荆楚行”采访组来到潜江,企业、园区、乡村,广袤的潜江大地,处处迸发转型升级的活力与后劲。一个经济2 .0 版的梦想正在江汉平原升腾。
科技嫁接,唤醒“二次春天”
依托地下丰富的油气盐,化工成为潜江主导产业。去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环境压力,资源匮乏,化工要么技改升级,要么关停倒闭。潜江选择了前者。
仙桥化学是一家氯碱生产企业。厂房的一角,20 多台电解槽一字排开。“ 这些是老设备,马上要淘汰了。”公司副总经理刘俊笑着说。今年,公司引进了日本零距离离子膜电解槽,一台产能相当于原来20 多台。
技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能。刘俊算了笔账,生产一吨烧碱,新设备要节省200 度电和2 .5 吨蒸汽。年产能也由5 万吨提高到30 万吨。
引进嫁接、攀高结贵的科技兴企在潜江生根。金澳科技嫁接美国杜邦技术,跻身全国民企500 强;金华润联手晋煤集团建设煤盐结合循环产业园;中国兵器集团控股仙桥化学发展盐卤化工……
目前,潜江启动了金华润化肥、盐化工总厂等51 个过亿精细化工技改,转型的路更宽,百亿盐化工产业已不是梦。
小龙虾、大豆等也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小龙虾引进甲壳素提炼技术,年处理废虾壳10 万吨,产值28 亿元;大豆做成高肽营养品,价值立涨30 倍。“ 光卖初级产品只能富民,延长产业链才是富业。”潜江市水产局长刘挺深有感触。
科技,让潜江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1-9 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2.04 亿元,同比增长20 .7%.
结构优化,激活“潜在要素”
沿着潜泽大道前行,展现的是15公里的化工长廊。
转型路上,潜江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一油独大”,多条腿走路,多极支撑。
家具城是支撑之一。2010 年,占地3 万亩的华中家具产业园落户潜江,年产值将过千亿元,打造家具硅谷。11月25 日,记者穿梭此城,看到是各式各样的高档家具,感受的是园区的大气和活力。产业园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喻建屏介绍,已有93 家企业签约入园,31 家开工建设,17家投产运营。
食品产业是另一个支点。园区占地万亩,已有九缘、马帮、正雄实业等6 家入驻。目前,潜江已形成8 大产业支柱,3 个为新产业,加速了转型升级。
建支点,优结构,潜江不懈追求。小龙虾养殖作为特色农业,通过连续举办四届龙虾节,打造品牌文化,吸引了430 亿元资金。文化产业借势曹禺文化周迅猛发展,产值突破20 亿元。
目前,潜江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 .6 :58 .9 :27 .5 ,产业发展成功步入“四快一降”良性轨道:轻工业、高新技术、民营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石油经济的比重由1 /2下降至1 /3 .
产业优化带动了城市发展。家具城、食品产业园等崛起一座座新城,加快了老城、新城、油城、家具城“四城同建、产城一体”进程。
循环经济,演绎“变废为宝”
转型升级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资源集约”的循环经济在潜江大地上蔓延开来。
“公司生产的烧碱、氢气在园区内消耗,废物质在园区内利用。”仙桥化学的刘俊给记者阐释了循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