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火车票网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分享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荆州新闻 >

监利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破解种地难题(2)

时间:2014-01-24 16:0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目前,象大发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监利已有496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有6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3家。全县发展合作组织,扶持新型主体,让农企联姻,农户抱团,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同时,一批新型职业

目前,象大发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监利已有496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有6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63家。全县发展合作组织,扶持新型主体,让农企联姻,农户抱团,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同时,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渐形成、壮大起来。

二解由谁种地——让会种地的人多种地

周老嘴镇大李村李方喜算是靠外出打工富起来的农民。前些年,他一直在家里种着9亩地,每亩地净赚不到400元。后来,把地租给了同村的李方福,到浙江义乌做小商品批发,年收入20多万,家里建了小洋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租地的李方福,以每亩每年400元的租金,连片租种了李方禄、李方寿等12家农户的200多亩地,在镇里建起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和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基地,每亩年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和致富明星。

“种田的人有田种,不种的田有人种”,是眼下监利农村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缘于近两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要增产更要增收,要粮食也要效益”,全县各级干部在动脑子,各类经营主体在行动。“让会种地的人种更多的地”,“把不种地的人的地交给种地的人”,“让外出的安心打工,在家的把地种好”,成为监利县破解“由谁种地”的良策。

为促进水稻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全县每家育秧工厂流转土地都在2000 亩以上,28 家育秧合作社流转土地近10万亩。周老嘴镇立强合作社以现金租赁方式,在郭杨村市场化流转土地2270亩,开展购种、育秧、机整、机插、病虫防治、机收等“六统一”服务面积3000亩,基本实现了土地多元化经营整村推进。

通过现金租赁、土地入股、打包服务等各种方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促使企业与农户联接,是监利县做活土地文章,让土地增效、农户增收的重头戏。近两年来,县里帮助福娃流转土地6.5 万亩,其中在新沟镇流转土地3.5万亩,既为企业生产所需原料提供了保障,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围绕恒泰、华田等粮食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建优质基地,在全县共流转土地30 多万亩。

为了支持土地向大户集中,县里采取奖励扶持和项目跟进方式,对规模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除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扶持外,还实行土地流转到哪里,农田整治项目就跟进到哪里的方法,扶持种粮大户,培育“家庭农场”。去年以来,全县以大垸、汪桥、毛市、新沟为重点的乡镇围绕专业大户规模流转(500 亩以上)面积近15万亩,加快了全县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土地流转后“失地”农民的增收点在哪里?周老嘴镇郭杨村农民李建平如数家珍:土地搞活了,我们的“外水”也多了,收“租钱”,到合作社“做小工”,年底还可分红,还有粮补和所有补贴都归我们。一年下来,这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今年我还想扩大种植规模,把村里和邻村土地流转到我的家庭农场,让更多乡亲从有限土地里解放出来,安心在外面打工、做生意、赚钱。”黄歇口镇新闸村的家庭农场主夏卫华对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他先后流转了本村和邻村的2000多亩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去年仅连片种植50亩“水果玉米”净收入26万元。

县长黄镇介绍,土地流转不仅破解了“该由谁来种地”、“种地效益低”这样的难题,更关键的是,对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农业科技、提升机械化水平、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解怎样种地——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

“象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县,现在农村劳动力都不够用了。”县农业局局长李家模说:“监利全县60万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经商的就有30多万人。现在,每到春耕时节,只能从留守妇女当中请插秧工,每人每天工钱高达200多元,并且还要预约。”

“创新社会化服务,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之道。”

(责任编辑:荆州火车票网)(来源自:荆州火车票网) 荆州火车站 荆州火车 火车时刻表 火车票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