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铁道网通讯员 刘海洋)广铁集团广州工务大修段红海焊轨车间是全路11个高速钢轨焊接基地之一,主要焊接高速钢轨。钢轨焊缝外在质量是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保证,而打磨工艺是控制焊缝外在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全路各焊轨基地普遍采用仿型打磨
|
(中华铁道网通讯员 刘海洋)广铁集团广州工务大修段红海焊轨车间是全路11个高速钢轨焊接基地之一,主要焊接高速钢轨。钢轨焊缝外在质量是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保证,而打磨工艺是控制焊缝外在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全路各焊轨基地普遍采用仿型打磨机、手提砂轮机等设备对焊缝进行打磨,但对钢轨焊缝的轨底部位打磨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轨底打磨余量0.1mm~0.5mm的标准。
为提高打磨效果,保证钢轨焊接的平顺度,保证线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度,该车间早在2010年初就成立了轨底焊缝打磨机研制小组,充分依靠自身的技术和力量自主开发适用于厂内粗磨点打磨钢轨焊缝轨底的机具及配套工艺设备,提高钢轨焊接的经济效益。
自研制课题立项以来,该车间主任高成钢亲自挂帅,带领课题攻关小组成员积极进取、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克服时间紧、人手少、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等难题,全力以赴按照最初的设计思路进行研制。在设计初期,他们千方百计优化设计方案,李明根、赖少荣等技术人员先后到沈阳局焊轨基地、成都局焊轨基地等多家路内兄弟单位及其它制造企业观摩学习。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夜以继日地刻苦专研,掌握了打磨机具的使用情况和设计原理。经过大量的数据比较、筛选,最终确定研制一款固定式三方向运动轨底打磨机,即纵向的对位运动、垂直方向上的对刀运动和横向方向上的进刀运动对钢轨进行轨底打磨。
在试制过程中,还碰到一个大难题,那就是轨底打磨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不好确定,没有参照先例,如磨头的最大转速、砂轮的走行距离、进给手轮每转进给量等等,具体定在多少值只能靠研制小组不断的摸索实践。
科技创新就是勇攀高峰。为拿下各路“拦路虎”,小组成员赖少荣主动请缨,迎接挑战。他带着问题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请教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教授,并把收集的资料和专家建议仔细地记录下来,再进行实际操作,消化吸收。他孜孜不倦,勤学苦研,为轨底打磨机的开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大半年的试验后终于找准了适合打磨机的各项技术指标,设计装配图也出来了。为节约成本,设计图出来后,又想方设法加工零件、装配机器。打磨机的大车架、小车架、打磨机机架、安全防护装置等大量零配件全是研制小组自行设计,自行加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随着第一台轨底焊缝打磨机下线,红海焊轨车间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全体人员欢呼雀跃,连机器发出的轰隆声也变得悦耳动听……
在试用初期,又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轨底打磨机磨头内外圈线速不同、磨头及轨底温度较高、有时会出现伤轨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研制小组经过多次的破坏性试验及查阅大量资料,大胆创新,对磨头进行倾斜角设定,以形成刀口便于打磨更能减小接触面便于散热,通过点对点打磨的方式更解决了钢轨母材受伤的问题。在无数次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优化切入角度,轨底焊缝打磨机的结构、性能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轨底焊缝打磨机一经面世很快得到了同行们的青睐,首先在兄弟单位衡阳焊轨车间推广应用。轨底焊缝打磨机在试用过程中,研制小组始终没有停止对轨底打磨机的监控及改进,结合兄弟单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打磨机的构造及设备性能。经历了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的50多次反复后,GDHM-1型轨底焊缝打磨机终于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了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委的技术鉴定。
该打磨机由大车架、小车架、电机、对刀转轴、止动机构、磨头安装机构和安全防护等装置组成,是一款固定式打磨装置。它易于安装、操作平稳,打磨精准、平整、干净,易于达到铁道部规定的轨底打磨余量标准0.1mm~0.5mm。可以有效地减少轨底焊缝处应力集中,极大地提高焊接接头的平顺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厂焊钢轨焊缝底部和其它工件的底部打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