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黄河之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兰州铁路局迎水桥机务段,采访这里的雷锋号机车。 迎着夏日的晨风,记者沿着林荫道来到机车整备场,一台台机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迎水桥机务段党委书记介绍了雷锋号机车的成长历程。1989年5月,兰州
|
7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黄河之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兰州铁路局迎水桥机务段,采访这里的“雷锋号”机车。
迎着夏日的晨风,记者沿着林荫道来到机车整备场,一台台机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迎水桥机务段党委书记介绍了“雷锋号”机车的成长历程。1989年5月,兰州局以前进型2690号蒸汽机车为载体,以党员骨干为主体组建了“雷锋号”机车组,旨在提升机车保养和安全运行质量,打造机车品牌。1990年2月5日,该机车被兰州局正式命名为“雷锋号”。23年来,“雷锋号”机车组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铁道部和兰州局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班组等30多项荣誉称号。
每一名“雷锋号”机车组成员都把练就过硬本领作为岗位学雷锋的实践途径。这里锤炼出了党员蒸汽机车专家李国宏、党员内燃机车专家常世英等一大批技术尖子。特别是在和谐型电力机车大量投入运用后,以党员电力机车专家邱江为代表的“雷锋号”机车组成员带领46名司机专研业务,先后带出了2名高级技师、18名工人技师、3名车间“技术带头人”。
“雷锋号”机车组秉承“开车人想着坐车人”的服务理念,总结推广了手勤、腿勤、嘴勤,眼到、脑到、心到,作业标准不简化、呼唤应答不简化、应急处置不简化的“三勤三到三不简化”工作法,保证了机车的安全运行。
7月18日,“雷锋号”机车担当T175次客车牵引任务。1时33分运行至中卫到迎水桥间时,司机张博磊、学习司机葛如虎发现线路晃车,立即将列车速度控制在每小时40公里左右,并迅速向迎水桥站汇报。“雷锋号”机车乘务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果断采取措施,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行车事故。
“雷锋号”机车组成员在长期的机车保养实践中总结出了“看状态、嗅异味、听声音、摸油迹”的保养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隐患。在16年的包乘制中,“雷锋号”机车组实现了无一切责任故障。实施轮乘制后,“雷锋号”机车组成员带动该段其他司机着力打造出了更多“雷锋号”式的优质机车。(记者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