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火车票网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分享到:
当前位置:主页 > 荆州旅游 >

你所不知道的沙市版“鼓浪屿 style” 荆州沙市 老街老巷旅游景点

时间:2014-05-10 17:3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查看摄影文集《这里不是鼓浪屿,这里是沙市》完整版 荆州新闻网综合消息:近日,荆州网友阿毛Daisy拍摄的一组图片在网络走红。她所拍摄的图片中,一条条悠长的巷子,一条条弯曲交错的小路,红色砖瓦的老房子,透过树叶倾洒而下的阳光,乍一看像极了鼓浪

 

 

 

点击查看摄影文集《这里不是鼓浪屿,这里是沙市》完整版

荆州新闻网综合消息:近日,荆州网友“阿毛Daisy”拍摄的一组图片在网络走红。她所拍摄的图片中,一条条悠长的巷子,一条条弯曲交错的小路,红色砖瓦的老房子,透过树叶倾洒而下的阳光,乍一看像极了鼓浪屿。但是,这里却是沙市的沙棉片区,也是她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阿毛Daisy”说,不是我们的城市不美,而是需要一双不停止追寻美的脚步,不遗忘真实的眼睛。小编带着您一起去看看荆州的老街老巷,寻找躲在沙市的“鼓浪屿style”。

 

 

 

 

 

 

老街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街。

对于有着2600多岁的荆州古城来说,如今上百岁的老街俨若一个个少女,丝毫与老字沾不上边;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拖船埠、巡司巷、新场口、倒口……成了回不去也忘不了的故乡;对于80后、90后来说,老街是一张张陈旧泛黄的照片,一条条伤痕累累的石板路,一张张纠缠不清的“蜘蛛网”……

有人说沙市是一座没有记忆的城市,也有人说古城荆州正在消失,无非是人们的记忆在现实中能找到的载体越来越少,一条条记录古城脉搏的根茎越来越少。

如今,深幽的天井、残破的风火墙、灰暗的板壁门……依旧是居住在老街人们的生活起居用品。生活其间的人们,仿佛生活在老街的前世,或流连于老街的今生,也构成了今天老街的生活场景,延续着古城的根。

1.走进张居正故居

 

 

在荆州人的记忆中,张居正是个旷世神童。他乳名张白圭,字叔大,号太岳,2岁能识字,10岁通晓六经大义,12岁就参加府试成了秀才。他的才华得到时任知府李士翱的赏识,遂给他更名为“张居正”。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明神宗特诏赐银1000两,资助张家在荆州城东门内修建府邸。府前当街,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敕赐“帝赉良弼”四个大字;府成之时,皇帝又御笔亲书对联“志秉纯忠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万年”相赠,以达奖掖褒赞之情。2007年,为缅怀这位荆州先贤,荆州市在古城东门的张居正街以最大限度按史书记载恢复了张居正故居的原貌。

 

 

阳光明媚的冬日午后,怀着对这位“救世宰相”的敬仰,记者来到了位于荆州城东门内的张居正故居。走进故居,明朝仿古式建筑的江陵碑苑巍然屹立。穿过碑苑进入故居,大学士府、张居正塑像、纯忠堂、西花园、张居正陈列馆等文化设施错落有致、依次对称布局。张居正故居以其生前居住的老屋为原型,仿明清建筑结构样式,府邸房舍精雅、楼阁凌空,“纯忠堂”与“捧日楼”互为映衬,蔚为壮观。尤其是纯忠堂一副明朝万历皇帝御赐的“元辅良臣”牌匾大气、威严。

在太师居内,张居正的书房、卧室被恢复得逼真传神,尤其是挂在床头的朝服格外显眼,突出反映了故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环境,展示了张居正生平史迹文化。

沿着一条刻满古代名家名作碑拓的走廊径直走去,踏着清幽的石板路转向文昌阁。一棵据传是张居正幼年亲自栽种的女贞树仍然枝繁叶茂,树枝上挂满了前来瞻仰的人们系上的祈福带。

穿过后堂便来到了张居正街。临街主体部分均采用仿明清建筑,东街直通东门宾阳楼,使得故居和宾阳楼融为一体。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房屋,再加上成排的树木,这一切让人赏心悦目。西街的路墙有一条文化长廊,以荆州文化做背景,取材于日常生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卷。北边选择了古代优秀历史人物,南边选取近代荆州历史名人,一南一北,一古一今的对照,让张居正西街成为了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让荆州古城更富历史韵味。

张居正故居,每天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游人穿梭在浓郁的古韵之中感受着这位政治家的风采,仿佛超越了时空与这位“宰相之杰”作灵魂的沟通。虽然经历岁月的沧桑,但后人对这位著名改革家、政治家的缅怀却依然在继续。

2.走进沙市章华寺

 

 

“梦泽悲风动自茅,灵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唐代诗人李商隐《梦泽》这首诗表现的是两千五百多年前,楚灵王爱好细腰,大臣和宫女为讨楚灵王欢喜,都勒起腰来,减食挨饿,以求腰更细,结果饿死不少人的故事。楚灵王于公元前537年在此修建离宫,称为“章华宫”,也称“章华台”,又有“细腰宫”之称。

冬日的午后,记者从沙市太师渊路北侧漫步,带着新鲜与好奇,沿着车水马龙的闹市一路闲逛,在烟火红尘掩映之间,一块题写着“章华寺”的巨幅牌坊格外显眼。穿过牌坊,一座气势恢宏的琉璃砖瓦式的千年古刹章华寺映入了眼帘。只见高大巍峨的山门在高台上高高耸起,彩绘斗拱无比华丽,山门左右各有一座巨石雕刻的飞狮,造型新颖,仿佛要振翅飞翔。

 

 

进入章华寺,许多僧人正在虔诚地参拜、诵经。朗朗的颂经声在空气中飘散,有种远离尘世之感,让人顿觉空灵、寂静。庄严肃穆的环境,楼台重叠的殿堂,层层相接、红墙黄瓦、如云似锦。

穿过气势雄伟的天王殿,沿着台阶登上藏经楼。两扇紧闭的大门将这里衬托得格外神秘、威严。跟随着住持轻盈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殿内。清朝慈禧太后御赐的半副銮贺整齐排列,尽显皇恩浩荡。住持僧人向我们展示了御赐《龙藏》、龙椅,黄缎五龙袈裟、旗伞、如意等宫中珍品,无不让人惊叹叫绝。更让人震撼的是两尊缅甸国王赠送的玉佛,将大殿烘托得更加神秘、纯净。不禁让我们这些凡尘之人对这古老厚重的千年古刹肃然起敬。

进入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五百余名僧人正在此受戒诵经,神秘、巍然、超脱等等字眼霎时闪现在脑海。僧人们并没有因为我这个过客的到来而有丝毫分神,而是岿然不动,继续着尘世人所不能企及的精神世界的遨游。

 

 

寺院内金黄色的古唐杏将这里装点得如此凄凉、黯然。唐杏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它见证了章华寺的岁月更迭。与唐杏紧紧相依的是楚梅生出的新芽。楚梅虽已不见踪影,但这些萌生的新芽却是如此枝繁叶茂,仿如这楼宇凌厉的千年章台。

在佛堂的东侧,一口沉睡了千年的古井——沉香井依然渗透着甘泉,沿着井眼向甘霖宝塔走去,登上塔顶,章华寺的楼阁亭台尽收眼底。极目远眺,现代化的沙市城区清晰可见。这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正向我们诉说着章华寺浓墨重彩的史诗。

十八世方丈释心继大师带领着僧人潜心修行、诵经,让这座千年古刹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章华寺两千多年的时光里,几度兴废,几度重修。从昔日宏伟壮观的帝王行宫到今日幽静肃穆的佛门净土,章华寺中,楚梅、唐杏、沉香井等穿越几千年厚重的历史,将一段段兴衰的故事承载到今朝,传递给子孙后代。

3.三义街:见证三国精髓

 

 

 

 

三义街,南接荆中路、北通北门拱极门,是荆州古城老街老巷的灵魂。据介绍,三义街是荆州保存较好的老街,也是古城重点保护对象。三义街名来源于“桃园三结义”的典故,据说当年甚为繁华。

据史书记载,关羽、张飞曾发生争执,刘备劝解争执,关张二人佩服刘备的德行,隧拜刘备为大哥,这便是“桃园三结义”典故的开始。后来,荆州百姓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将关羽镇守荆州时打胜仗凯旋连通柳门(大北门)的得胜街命名为“三义街”。

 

 

走进三义街。巷口朱红圆形拱门上“三义街”的题字格外醒目,拱门上张开的屋角宛若展开羽翼的老鹰。穿过拱门,一些老式布局的旧房子引人入胜。这些老房子整体空间格局保存完整,是荆州古城保存尚属完好、具有历史风貌的珍贵历史街区。除了少量晚清建筑外,大多数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一些房屋多采用前店后宅式的砖木结构,充满着浓郁的荆楚传统风格。

行走在巷内平整的青石板路上,一条三国故事画廊,成为老街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老街两侧的墙壁上,10余幅表现三国经典故事的画作栩栩如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单骑救主”、“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经典三国故事让人目不暇接。那木制的牌楼,暗色的土瓦片,棕色的木板门,以及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石阶,都仿佛与过往者无声地交流着。

沿着泛着青光的石板路走到街尾,我们不禁感慨良久:这些青石铺就的路面,以及白墙黛瓦的老房,虽然已看不出当年的繁华,但不正是三国故事精髓的见证么?

4.走进铁女寺

 

 

 

 

沿着三义街向拱极门闲游,距拱极门门楼一箭之地。一条叫铁女巷的幽深小胡同出现在眼前。胡同里一堵朱红色的古墙让我驻足。走近一看,“铁女寺”的碑帖镶嵌在朱红色的墙壁上。

据江陵县志记载:铁女寺建自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寺曰“铁女”,相传当时江陵府有位叫孙坤的冶铁监官,坐事陷狱。孙氏有两女,两女痛父蒙冤,投告无门,遂舍身救父,一同投入冶铁炉中,化为两尊铁女。皇上闻奏,感其孝烈,释其父并昭赐立祠祭祀,号“铁女祠”。

铁女寺青瓦粉墙,端庄古朴,有山门、韦陀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山门内赫然兀立的大石碑上镌刻着一个巨大的“佛”字,背面便是明朝辽王朱植所撰的《铁女寺碑记》。二铁女置于大雄宝殿内,其形态模糊,如坐似立,与美丽的传说遥相呼应,仿如孙氏二女的孝行穿越了时空,俨然就在你的面前上演。

寺院内的青烟袅袅升起,香炉上挂着斑驳的铃铛在风中鸣唱。古寺的楹联“善以尘劳事,化为方便门。结缘拔众苦,依教度苍生。敬老乐安养,怜孤喜助人。庄严佛净土,宝剎有心灯”为这里增添了几许空灵和静默。

古寺香火旺盛,游人不断,大多数香客怀着虔诚的敬意慕名而来。当代诗人李季曾畅游铁女寺后就题写了诗作绝唱《荆江铁女》。

走出铁女寺,三义街两侧的日用杂货、农副产品摊位与临街的小商铺所展现的喧嚣画面,仿佛经历了一次从古老到现代的历史穿越。

街巷里飘荡的吆喝声和老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三国故事相呼应,再加以铁女寺的空灵静雅相陪衬,三义街就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而充满历史的厚重感了。

5.走进沙市青莲巷

 

 

相传,公元726年,唐朝一名神秘文人从四川锦州彰明县故里来到荆州,曾居住于此,后来,他所居住的这条巷子改名为“青莲巷”,这名神秘文人便是诗仙李白。因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小巷遂命名为“青莲巷”,又称“青莲阁”。因巷口石板上刻有铜钱而也称“金钱巷”。1967年更名为“青年巷”,1973年复名“青莲巷”。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沙市区解放路社区的青莲巷。巷口,朱红圆形拱门上,“青莲阁”的题字因饱经岁月洗礼,面目全非。巷内,层层斑驳的墙壁上,剥落的青砖依稀可见。走进幽深狭长的小巷,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老房子。这里绝大多数房屋是前店铺、后住宅的两层多进式砖木结构,少则四进,多者八进,每一进由一间堂屋、两间正房、两间厢房和一个天井组成,每进之间有门廊相通。

 

 

在小巷的青石板路旁“沉睡”着一尊不明来历的石雕,石雕上面用繁体字刻着“湖南同乡会”。巷子里的老人介绍,这尊石雕很早就立在这里,但无法考究它的来历。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吟着李白的诗句,从巷尾转回,蓦然发现一口石井,井水清冽。或许就是井水,让青莲居士文思泉涌,写下了关于古城荆州的诗篇。古井周围的青石板被打磨得光滑锃亮,井壁的花岗岩被棕绳打磨的痕迹清晰可辨。

已是耄耋之年的王金兰老人介绍说,古井水质甘甜爽口、水温冬暖夏凉。虽然饱受岁月的洗礼,但附近的居民仍然每天从古井里取水洗菜、浣洗衣物。在古井旁边,与它厚重的历史相呼应的还有一块不知名、不知来历的石盖,石盖圆形方孔的外形彷如一块镶嵌在石板上的青铜钱币。

随着青石板路向巷子的更深处闲游,“姬记老字号”钟表店的牌匾格外耀眼。年过半百的姬记第三代传人讲述着钟表店古老的历史。在旧社会,姬师傅的爷爷曾买下了最为豪华的这套古宅,从此就一直从事钟表生意,姬记三代精湛的手艺曾为这个沙市的老字号赢得了不少荣誉。

顺着姬师傅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方有些没落的天井俨然在诉说着它的历史。姬师傅介绍,这里很有可能是诗仙李白曾下榻过的地方。不过,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变迁,青莲居士居住的具体位置还无法考证。

诗仙李白与青莲巷的历史渊源默默的被诉说着,它让青莲巷更加古朴雅静而神秘厚重,它见证着小巷的历史和变迁,也将见证着青莲巷的未来。

6.走进沙市胜利街

 

 

上世纪80年代的胜利街

 

 

深秋的午后,走进沙市区胜利街,带着走马观花的心情闲逛着。和许多古街不一样的是,这里多了一些沧桑,也多了几分落寞。

胜利街,原名“九十埠”,也称“九十铺”,是一条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的老街;是一条铭刻着城市记忆,传承着城市历史文脉的老街。

如今,胜利街已经不再是曾经繁华的闹市,居住在这条老街上的大多是老宅子里的老人。老人们与老街相依相伴,倒让我们觉得胜利街有了几分萧瑟、几分凄凉。穿梭在古街上,老房子点缀的招牌、牌匾以及幽深的胡同、褪色剥落的砖瓦等仍依稀可见。

 

 

也许观看这样的老街,得有一定的积淀才能读懂老街尘封的故事。古色斑斓的旧门墙,锈迹斑斑的铁门环,光滑锃亮的青石板……如同时空隧道,将闲散漫步的人,拉回到了昨天。那些流淌在青石板路上的悠悠情思,对于初到老街的过客而言,始终是无法读懂的,只能让它蓦然流逝。

古街的东边有一座据说是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道观,名叫青龙观。它也是荆州市现存的为数不多的道观之一。青龙观道长每天伴随着虔诚的朝拜者一同见证着老街的岁月变迁。缓缓走过胜利街上那一块块青石板,就仿佛穿过了一条时光隧道,细细地打量它、慢慢地品味它,人们似乎看到这条老街的魂魄。在它荒凉和陈旧的背后,映衬着一座城市起源和发展的脉络,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

7.走进荆州太晖观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第十二子、受封于江陵的湘献王朱柏,由于笃信神仙,“善道家言”,遂于江陵城西门外太湖港北岸量地造林,营建新殿,至次年落成,经占卜,得未济卦之六五,于是命名为“太晖观”。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西门外的太晖观。沿着观桥望去,早已褪色的朱红色山门上“太晖观”的字样赫然醒目。越过高高的门槛,远处高耸而立、显得尤为恢弘壮观的便是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朝圣门,朝圣门即天门。它由一座高台作为基底座支撑整个建筑,整座高台建筑遵循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尽显皇家建筑的恢弘气势,完美地呈现了荆楚高台建筑之风格。高台极高,台阶极陡,让一些虔诚的朝拜者对神灵更生敬畏。沿着陡峭的台阶拾级而上,两侧栏杆上侧雕着的各种人物故事,虽年代已久,但仍依稀可辨。

穿过朝圣门,规模宏伟、殿宇高大的祖师殿全貌仰观可见。大殿雕梁画栋,熠熠生辉,故有“小金顶”、“赛武当”之称。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雕像,其供牌上刻着“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的字样。

值得称奇的是大殿正前方四根雕龙立柱蔚为壮观,据说,湘献王朱柏因建筑上使用了龙元素,犯僭越之罪,朱柏遭人状告后畏罪自杀。死后葬于此,他的家就变成了今天的太晖观。

高台四周的围墙上镶着一圈镀金的砖雕,称为“五百灵官”,据殿里的道长介绍,这些灵官是真武大帝手下的文武百官。砖雕上文武百官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精湛的雕刻技术。大殿的金顶为典型的琉璃瓦明朝建筑风格,金顶的四角高高上翘,顶尖有龙头雕饰,大显皇家尊贵威严之气。

 

 

清乾隆《江陵县志》称,湘献王畏罪自焚不久即平反昭雪,其衣冠冢位于太晖观西侧。冢墓为砖石结构,墓道的两侧依次为狮子、大象、骏马及文武官雕像整齐排列。墓道的中轴线上,一尊千年神龟背负着一座巨大的墓碑雕像岿然屹立。

湘献王墓室的前室外顶是仿硬山式殿堂建筑,青色“金砖”铺面,绿色琉璃瓦盖脊,两端筒瓦瓦当上装饰有五爪龙图案。墓室结构奇特别致,建筑工艺精巧,与太晖观交相映衬,共同构成湘献王朱柏地上地下的两个王宫。

尘封了600多年的太晖观如今每逢阴历初一、十五香火格外旺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他们与太晖观共同续写着历史与明天。

8.杜工巷

 

 

杜工部巷旧名杜甫巷,清代定为今名。相传唐代诗人杜甫曾寓居此巷,因杜甫曾担任过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府参谋校检工部员外郎,人们尊称他为杜工部,故有此巷名。后讹称都府巷、豆腐巷。《沙市志略》称:“杜工部巷在三府街。旧名杜甫巷,今更正。按工部《年谱》:大历三年(注:公元768年)戊申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流寓旧迹门巷以名,俗讹称都府巷”。1967年曾更名为立新巷。1980年11月复名。

游说

雨中寻访,别有意味。89岁谢谨度老人和她的老屋出现在记者面前,历史的翻阅,来得那么直接。站在老宅天井,抬头可见高楼大厦,推开后门,便是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

“我这很多东西都有百年历史了。”谢老讲述着老宅的故事,这屋陪伴了她一辈子。对于她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她的足迹。

100米左右的巷子,斑驳的石灰墙、凸凹不平的石板路、古老的木板房,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巷子中段有《歇气口》与《回首望》人造小景,让人忍不住要驻足一下,回头再望望这简陋的小巷。

诗说

○朱贤成

西江月·杜工巷

胜利街吟古老,杜工巷绕清凉。

四合院里漫沧桑,天井犹悬万象。

牌匾依稀趣隐,门窗斑驳奇藏。

欲寻子美药堂房,答问一同走访。

七绝·访杜工巷古谢宅

叩门深入谢家院,老妪扬眉话昔年。古宅已经兴五代,小楼依旧似从前。

微说

@周希希的世界:来到谢老的房间,果然是书香门第千金小姐,很有在电视上看到的感觉。最吸引我的是墙上的照片,20、40、60、80岁,不同年龄段的照片,看得出,年轻时候的谢老是个大美人。

@周希希的世界:老宅二楼,木质的楼梯,老式的藤椅,旋转的木门……古色古香的小摆设,时间仿佛在这个点凝结了,老宅到处都有谢老写的提醒牌,提醒租客,木屋要防火等。大家问起谢老的名字,“谢谨度”这三个写得真的漂亮,用朱贤成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难得啊,89岁了,思维敏捷,写得一手好字。

9.有喜有悲的崇文街

 

 

崇文街

小档案

一说到崇文街,人们都不会陌生,沙市区的五个街道办事处之一就有崇文街办,该办事处因其驻地在崇文街而命名为崇文街街道办事处。而令不少人觉得陌生的另一个名字是丝线街。丝线街就是如今的崇文街,是当年荆缎(亦称荆绵,是一种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织物,是高档的服装面料)生产的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的重要市场,丝线街一名也由此得来。如今的崇文街,略呈东西走向,东起觉楼街,西抵新沙路,长580米,宽5-6米,沥青路面。北侧可接逢春坊、武宣巷、富阳巷、文庙巷、喜雨街,南侧可接七里庙一巷、洪家一巷、毛家一巷。

10.得胜街

 

 

得胜街

得胜街如何胜?

小档案传说关羽镇守荆州时,曾北攻樊城,在沔水与曹军遭遇。此战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关羽班师凯旋,经此街道进城,沿街百姓自发聚集两旁欢迎得胜将士,马蹄声声,鼓乐阵阵,载歌载舞,庆贺胜利。古城经此难得的历史性场面,人们久久难忘。此街也因之得名为得胜街,且一直沿用至今。

荆州百年老街不完全名单

据参加过30多年前地名普查的袁策明老人介绍,1980年,沙市城区共有29条街、72条巷和35个居民区。如今,它们已经被“消灭”了一大半,剩下的绝大多数也是奄奄一息、岌岌可危。百余年的风霜雨雪,百余年的岁月沧桑,老街犹如一个个美少女成为了一位位百岁老人,淹没或消失在都市的繁华中。

临江路1895年《马关条约》辟沙市为通商口岸后,日、英等帝国主义列强在此设租界、开洋行、建码头,故俗称“洋码头”。解放前正式名称为交通路,系取地外水陆交通要道之意。解放后因其南临长江而更现名。

胜利街原名九十埠街,俗称“九十埠”。早年,此街建筑在靠近长江的古寸金堤上,因岸边多埠头而得名。至迟在清末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街道。后因商店铺面日多,名称遂演变为“九十铺”。日伪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将之更名为兴亚街,意为“振兴亚洲”,含“大东亚共荣圈”之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用蒋介石的名字更名为中正一、二、三街。解放后,人民欢庆胜利,遂有今名。

洪家一巷原名洪家巷,系以姓氏得名。相传为明末乡宦洪文杰故里。一名“乔务巷”,“乔务”同“轿务”,系以行业命名。1937年开拓中山路时,此巷被截为南北两段,北段即此巷,南段为洪家二巷。1967年曾因桂家巷更名为红旗巷派生更名为红旗一巷。1973年复为现名。

武宣巷原以裴、刘两姓氏得名为裴刘巷。后以明代乡宦刘大武在巷内修建之香火庙“五显庙”(已毁)更名为五显庙,“五显”继以谐音转为“武宣”,遂有武宣庙、武宣巷之称。1967年更名为建设巷。1973年复为今名。

同福里原名“洋巷子”,原系国民党军阀徐源泉公馆的一个通道,外人不准通告因而被人愤而称之。1936年徐源泉下野后,此巷成为公共通道,遂得名“同福里”(含“同享幸福”之意),并沿用至今。

中山横街原名巡司巷,因清代在此设过巡检司之故。1935年中山路峻工后,因此街垂直于该路,故名中山横街。

解放路清代因驻有巡司衙门而称巡司衙。1931年取意“三民主义”改称三民路。1949年为纪念沙市解放而更今名。

新沙路原为殷家巷街。1935年开拓成马路,并经国民党军阀徐源泉的别号命名为克成路。解放后,取建设新沙市之意而更今名。1967年曾改称革命路,1973年复名新沙路。

纯正街街内原有一祠名“纯正堂”,系为纪念明代宰相张居正所建(今已毁),故此街原名纯忠街,今名纯正系由纯忠演变而来。

迎禧街因其北端原有沙市土城之迎禧门(已拆除)而得名。忠诚街原名忠臣街,系纪念“明永乐中兵部尚书安南靖节谥节公刘僬”而命名,历史沿用。

兴安巷原名赤帝宫巷,以巷内“赤帝宫”得名。1946年以美好愿望改名为兴安巷。1967年更名为新卫巷,1973年复为今名。

青莲巷又名青莲阁,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巷居住,因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故名。别名金钱巷,以巷口石板上刻有铜钱而得名。1967年曾更名为青年巷,1973年复名。

公安巷原名官殿巷,系以巷内原有之官殿庙得名。1946年以美好愿望更为现名。

长春巷原名莲池寺,系以巷内原有之莲池寺得名。解放后取“四季长春”之意更为现名。

望亭巷原名刘公巷,又名刘大人巷,俗称刘大巷。1967年,以在此巷内能望见“荆江分洪纪念亭”更为今名。

新风巷原名孝子巷,系为纪念明代孝子张廷贵而命名。1967年取“破旧习,立新风”之意更为现名。

荆堤巷清末民初,因地处巡司衙门南侧,曾得名新巡司巷(相对老巡司巷而言),抗战胜利后改名为群治巷。1967年更名为荆堤巷。

桂香街原名孝廉街。后因此街西侧原三清观道士植有大片桂树而得名。1967年更名为东升巷。1973年复为现名。

惠工街原名天后宫,系以此街南侧原有古庙天后宫(今惠工街小学校址)得名。1935年,因木、竹、漆器手工作坊多聚于此,改名惠工街。1967年更名为全胜街。1973年复为现名。

崇文街原名丝线街,系因往昔此街多设丝线作坊和包头店铺之故。后因此街建有“文昌宫”而更名为崇文街,寓意崇尚文化。1967年更名为红卫街。1973年复为现名。

觉楼街原名城隍庙,系以其东侧原有城隍庙而得名。1928年在城隍庙遗址上修建“觉楼”一座,每日鸣钟报时,故更名为觉楼街。1967年改名为灭资街。1973年复为现名。

梅台巷因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兵部侍郎张可前曾在此筑台植梅,故名。又名截路巷,谐转为接路巷。相传三国时期,蜀将赵云曾在此拦截孙夫人,夺下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亦名借路巷,传说蜀将张飞曾在此借路往返于东吴。1967年曾更名为劳动巷。1973年复名。

中山后街原名夹贵街。相传,明代此街住有父子二人,因连中进士而成为达官贵人,故名“夹贵”。1935年以中山路派生命名为中山后街。

新民街原名秦家坊,系因此街近旁原有一口水塘(已消失)之故。1943年前后改名为新民街。1967年更名为先锋巷。1973年复为现名。

喜雨街原名龙堂寺,系以其北端原有古庙龙堂寺而得名。1935年拆庙时,恰逢大雨,人们以龙喜雨,遂有今名。1967年更名为要武巷。1973年复为现名。

和平街原名横刘家场,系以刘家场派生得名。1945年抗战胜利后更名为和平一巷(李公桥则为和平二巷)。1953年更名为和平一街(和平二巷则为和平二街)。1959年和平二街扩建为江汉路的一段后,和平一街遂被取消序数成为和平街。

裕民街原名古塘街,由一古塘(已消失)得名,讹称“裤裆街”。1949年,取人民向往富裕之意更名为裕民街。1967年更名为兴无街。1973年复为今名。

平安巷原名龙门巷,因在古龙门河(即便河)东侧之故。又名接龙巷,相传三国时期,刘备与孙夫人自东吴返回荆州城,诸葛亮曾率领文武官员在此迎接。1946年更名为平安巷。1967年更为为八一巷。1973年复为现名。

大赛巷原名大寨巷,系以元代修筑之大寨门得名。明代因附近成为武士跑马射箭的场地,大寨门更名为大赛门,大寨巷随之更名为大赛巷。1967年曾更名为学农巷。1973年复为现名。

杜工部巷名杜甫巷,清代定为今名。相传唐代诗人杜甫曾寓居此巷,因杜甫曾充当过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府参谋校检工部外郎,人们尊称他为杜工部,故有此巷名。后讹称都府巷、豆腐巷。《沙市志略》称:“杜工部巷在三府街。旧名杜甫巷,今更正。按工部《年谱》:大历三年(注:公元768年)戊申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流寓旧迹门巷以名,俗讹称都府巷”。1967年曾更名为立新巷。1980年11月复名。

新长巷原名“新场口(子)”意为新辟市集。清代谐转为新长巷(“长”为“场”之谐音)。1967年曾更名为红光巷。1973年复为现名。

青杨巷远在南北朝时代,即有此巷。名称由来,无从考证。或以往昔巷内植有杨树得名;所谓“杨柳青青”,寓有绿树成荫,生机勃勃之美好愿望。1967年曾更名为前进巷。1973年复名。

红门路系古章台巷别称,意为正对章华寺朱漆红门。另有洪门路、黉门路等别称。

民主街(沙市区)清代称“直刘家场”(顺江曰直)或“下刘家场”(以东为下),系以刘家场派生得名。1934年改名为五权街,取“五权宪法”之意。解放后以人民当家作主之意更名为民主街。

得胜街位于荆州城大北门外,原名北门外街。1949年改为得胜街,1967年更名为丰收街。1973年复名得胜街。

民主街(荆州区)原名玄帝宫、狮子庙,1946年合并命名为中山街。1949年改为民主街头,1967年更名为立新街,1973年复名民主街。

张家一巷原名张家巷,亦名张家大巷,因明代天顺年间(公元1458年左右)刑部主事张信曾在巷内居住之故。“大巷”是相对于其后的“小巷”而言。后以序数命名为张家一巷。1967年更名为民主一巷,接着又更名为“援越”一巷。1973年复为现名。

回澜巷历史沿用名称,又名“倒口”。因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荆江大堤在此溃口,故名。后以此巷建在溃口时“狂澜回旋”之处命名为回澜巷。

三义巷

以巷内三义庙(已拆去)得名。1967年更名为友谊巷。1980年11月复为今名。

(根据《沙市地名志》(1980年版)、荆州市地名网整理)

 
(责任编辑:荆州火车票网)(来源自:荆州火车票网) 荆州火车站 荆州火车 火车时刻表 火车票分享按钮
上一篇: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相关信息     下一篇:没有了

新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