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广大农民健康 ——荆州区全方位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综述 近年来,荆州区紧紧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广大农民健康
——荆州区全方位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综述
近年来,荆州区紧紧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狠抓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村卫生室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其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解决。为进一步提升村级卫生室医疗质量,该区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加强村级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管理力度。目前,区内121家甲级村卫生室中已有40家达到“全省示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年内还将新增20家村卫生室达标。同时,对6家乡镇卫生院的门诊楼、住院部实施新建或改扩建。各乡镇卫生院先后引进了数字化X射线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医疗设备。今年,区内2家乡镇卫生院已创建达标“全省示范乡镇卫生院”。
在抓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该区持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于4月下旬组织专家对全区460名村医分三批次进行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和急救能力的轮训,并对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卫科骨干开展农村卫生管理能力培训、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师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和水平。
强化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通过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认真落实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措施,不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疾病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公卫科室建设日益规范,公卫人员配备到位,重大疾病防控预案和处置措施更加具体,全面落实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今年6月,全区共建居民健康档案328353份,电子档案217998份;健康教育覆盖面100%,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标准。同时,逐步建立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点的农村卫生急救和卫生应急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随着财政补助增加,新农合基金量也由2007年的1432万元增至2013年的9542万元,新农合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再次提高至75%以上,年度封顶线达到12万元,门诊统筹补偿比例提高到50%以上,门诊慢性病补偿比例提高到80%。
为减轻患大病的参合农民家庭的经济压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该区对以户为单位享受住院基金补偿以及小额人身保险大病赔付后,累计住院自费金额仍超过2万元的家庭予以救助。在巩固完善儿童白血病、先心病、重型精神病、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保障基础上,将妇女两癌、血友病、耐多药肺结核、胃癌、肺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种纳入大病保障范围。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衔接,切实提高了农村重大疾病患者
医药费用报销水平。全区七年来共为369.8万人次参合患者补偿2.3亿元,为2097个患重特大疾病家庭实施大病救助960万元。
紧扣血防达标工作目标
荆州区位于四湖流域源头,是血防工作的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血防工作“三步走”战略部署,该区努力实现2008年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1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目标。
大力实施“以机代牛、淘汰耕牛”工程,对荆江大堤有螺外滩沿江堤33个村实行禁止放牧,以整村整片推进为原则,以长江沿线流行村为重点,实施以机代牛;积极实施控制传染源综合防治策略,认真落实“一村一策”血防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履行血防工作职责运行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控制传染源为主的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切实推进血防综合治理工程。目前,该区人、畜感染率以行政村为单位分别下降到1.5%以下,人、畜感染率在1%以上的行政村较上年下降70%(减少26个村),连续五年实现血吸虫急感疫情零报告目标。除太湖、李埠、八岭山镇外,其余7个镇办均已提前达到传播控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