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荆州市人才办获悉,去年,全市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壮腰工程”,深入推进人才工作20 件实事,争取省级各类项目资金近1000 万元,促进人才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人才工作满意度和人才贡献率稳步提升。 1、与武汉大学签订校市战略合作框架协
|
记者近日从荆州市人才办获悉,去年,全市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壮腰工程”,深入推进人才工作20 件实事,争取省级各类项目资金近1000 万元,促进人才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人才工作满意度和人才贡献率稳步提升。
1、与武汉大学签订校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组织市文物旅游局、市一医分别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医学部开展具体项目合作。争取省教育厅在我市批准建立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长江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分别与我市3 家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工作站,争取省教育厅经费每年90 万元。我市“校市合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获全省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一类资助20 万元。
2、组织开展荆州市第二届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活动。通过推荐申报、初步审查、专家评审、领导审定,共评出突出贡献人才“金凤奖”10 名、“ 提名奖”19 名。组织新闻媒体对候选人事迹进行立体式的集中展播,并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举办颁奖典礼,有力地宣传了我市优秀人才典型,营造了浓厚的人才氛围,激励了各类人才服务“壮腰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3、向企业选派人才助理。通过按需选派和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全市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养对象及改非领导干部中选派70 人到部分骨干企业担任人才助理,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当好党建指导员,得到了企业好评。在荆州日报开辟专栏推出“人才助理在企业”系列报道,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
4、实施“招硕引博”工程,组织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专场引才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知名高校共3254 人报名,共选调选聘高层次人才85 人,其中博士人才19 人。
5、组织开展清华大学第二批博士生荆州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项目申报、双向选择,清华大学去年选派26 名博士生到我市开展社会实践,邀请市长李建明与清华博士进行座谈,听取发展建议,并联合市中心医院开展“博士沙龙”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为用人单位解决了部分项目难题,形成了一批成果。
6、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荆州行活动”,先后引进朱英国院士、叶声华院士、张启发和陈焕春院士、曹文宣院士分别在荆楚种业、明德科技、五源农业、徳炎水产等企业建立4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逐渐形成了院士专家在荆州聚集的“小气候”。
7、主动对接省“六个一百”人才项目,组织各项目牵头单位加强与省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搞好跟踪服务,共推荐项目79 个。其中5 家企业入选“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8 人入选“湖北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7 人入选“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8 人入选“湖北省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特聘岗位”;12 人入选“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才”;2 家企业入选“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 家企业入选“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共争取项目资金595 万元。
8、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出台了《荆州市金凤人才公寓管理实施办法》,以公租房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首批43 套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共为61 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周转住房问题。通过多方协调,第二批人才公寓建设已经启动。
9 、通过引才“绿色通道”,为市环保局、市房管局分别引进1 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组织相关单位赴上海参加海外华人创新创业项目推介会,为企业牵线搭桥,达成合作意向3 个。组团参加第九届中国o 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签约项目25 项。举办第二届“湖北高校服务荆州校企对接会”,28 所高校、60 家企业参会进行对接。
10 、积极申报省“百人计划”,长江大学引进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机械与制造工程系涂忆柳博士入选省第四批“百人计划”,省里将给予50 万元的创新项目资金扶持。为我市第三批“百人计划”人选胡钰新博士落实省创业项目扶持资金100 万元。
11 、积极申报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选,1 人被评为湖北省特聘专家。开展首届首席技师选拔工作,评选出10 名荆州市首席技师,并推荐4 人参加湖北省第二届首席技师评选。对企业高新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开展工程师职称特殊评审,评审人数达500 多人,其中高级职称2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