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便民利民措施。筹措资金400万元,改建完成了1900平方米的立案信访接待中心并投入使用,健全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风险告知、查询咨询、判后答疑、信访接待“一站式”工作平台。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全年共缓、减
|
健全便民利民措施。筹措资金400万元,改建完成了1900平方米的立案信访接待中心并投入使用,健全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风险告知、查询咨询、判后答疑、信访接待“一站式”工作平台。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全年共缓、减、免收诉讼费6.5万元,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信访人、申请执行人给予救助金15万元。
立足案结事了化解矛盾。坚持把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市法院通过调解、撤诉审结的民商事案件14661件,调撤率为53.54%;规范司法确认工作,共审查确认人民调解协议11722件,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
履行职能服务经济发展。开展院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活动,走访企业35家,了解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依法管理、防范风险。强调依法、公正、高效的审判执行活动是对企业最好的服务理念,防止“中梗阻”问题发生在审判环节。把握裁判尺度,慎用强制措施,妥善处理涉企案件的法律适用和责任认定问题,避免企业因诉讼陷入生存困境。审结江湖生态公司重整案,化解债务36亿元,督促战略投资方注入优质资产1.98亿元。审理湖北大田化工破产案,处置资产2940万元,648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办案质效
强化审判管理。围绕审限抓流程,严格审限变更和结案审批手续,加强监控,定期督办;加大对部分基层法院年底不立案、收结案大起大落问题的监督力度,确保审判活动均衡运行;落实逐案评查、每月通报、季度讲评制度,全年共发布审判绩效通报12次,重点绩效指标持续向好,办案质效稳步提升;建立干警业绩档案,严格办案绩效考评,评价到个案、问责到个人,营造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浓厚氛围;加强审判态势研判,发挥指标数据的决策运用功能,提高审判管理科学化水平。
推进司法公开。设置公告栏及电子显示屏,开通法院门户网站,公开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监督。积极推进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在互联网上公布的生效裁判文书占裁判文书总量的20%。完善对外委托鉴定、评估、拍卖工作机制,司法拍卖信息一律在法院诉讼资产网、省产权交易中心网上发布,一律在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交易,涉案款物管理进一步规范,财产处置更加公开透明。全市法院共委托鉴定273件,评估64件,拍卖23件,拍卖成交金额2.74亿元。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能力素质
夯实公正司法根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法治精神。认真开展“做公道法官、办公正案件、创公信法院”活动,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业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市法院有7个集体和16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推进司法能力建设。加强对全体法官司法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新形势下把握政治方向,践行宗旨观念,维护公平正义,驾驭复杂局面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全年选送600多名干警分64期参加各类审判业务、岗位任职培训,分4期对160名基层法官进行轮训,对全市129名人民陪审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庭审观摩评议、精品案件和优秀裁判文书评选、书记员技能竞赛、法警岗位练兵。重视队伍梯队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招录后备法官30名。开展理论研讨,全市21篇学术调研论文获省级以上表彰。
从严整治纪律作风。设立监察处,强化职能,规范工作,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部门负责人“一岗双责”工作体系。前移工作重心,把握工作主动,开展腐败风险排查预警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完善干警廉政档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扎实开展司法巡查和审务督察,从确保廉政制度刚性运行着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公、不廉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