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昨天在武家台墓地,颇具特色的唐墓现身,从墓葬形制到砖石工艺,再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生活的点滴,同时展现了独特的葬俗。今天我们的记者又来到周家小湾墓地,继续跟踪这里的考古发现。 看着这些古墓被破坏严重,真心疼!不过我们的考古专家总能从一堆黄
|
导语:昨天在武家台墓地,颇具特色的唐墓现身,从墓葬形制到砖石工艺,再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生活的点滴,同时展现了独特的葬俗。今天我们的记者又来到周家小湾墓地,继续跟踪这里的考古发现。
看着这些古墓被破坏严重,真心疼!不过我们的考古专家总能从一堆黄土,几片碎碗中发现惊喜,希望好天气能持续下去,考古工作顺利进行。
记者 周园:周家小湾古墓群的发掘工作已经进行到墓地中段了,我身边这一座是晚清时期的土坑墓,大家可以看到棺木的大致轮廓依稀可见,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墓主人的牙齿。
这座晚清土坑墓,距今100多年,棺木,棺钉,人骨,牙齿都依稀可见。最为奇特的是墓主人脚边,有一个形似圆盘的器物,考古专家解释,这是一个陶制的出鼻。
考古工地负责人 张正发:陶盘一样,下面有孔和我们现在用的蒸笼出鼻是一样的,有一种寓意,脚蹬出鼻,希望后人发达。
从明晚期开始,很多村民为了希望族人出人头地,会在死去的长辈脚边放一个出鼻。出鼻大多是用陶或釉陶制成,这恰巧也说明墓主人比较清贫。此外,在另一座明代土坑墓中,考古专家有惊喜发现。
考古工地负责人 张正发:在头部发现了一块墓志砖墓志可能用朱砂写的,字迹已经不存在了。
墓志铭,从汉朝开始就很流行,与其他朝代墓葬里的告地书,地券功能相似。
考古工地负责人 张正发:记载人的姓名身份,出生年月,怎么死的,子女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除了墓志砖,墓主人头部两边还放着瓦片,这就是明代墓葬习俗里比较受欢迎的瓦枕,牢固的将逝者的头部固定在瓦片中间。
考古工地负责人 张正发:从宋以来流行的一种葬法,在头部用瓦片做枕头。
宋代墓葬对风水有严苛的要求,明代也沿袭了这一葬俗,但增添了几分人情味。
考古工地负责人 张正发:测时测日的时候,不像宋代把人弄得无葬身之地,用地券,八卦砖,做一些辅助性的东西。
从周家小湾古墓群的发掘工作来看,六朝时期的墓葬大多深埋到地下7米,保存情况比较理想,明代稍浅,清朝最浅,一般只挖到刚好放下棺木的深度,因此,清朝古墓很少能完整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