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乌素矿区铁路运输线上,有这么一群给列车找毛病的人,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远离妻儿老小,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保障着运煤大列的安全开行。他们就是乌海运用车间公乌素作业场的检车员。 手拿小铁锤,肩挎工具袋,走在列车旁,锤子敲、眼睛看,列车毛
|
在公乌素矿区铁路运输线上,有这么一群给列车找毛病的人,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远离妻儿老小,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保障着运煤大列的安全开行。他们就是乌海运用车间公乌素作业场的检车员。
“手拿小铁锤,肩挎工具袋,走在列车旁,锤子敲、眼睛看,列车毛病我诊断。”检车员们说这就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初春的早晨,阳光明媚,乍暖还寒,我们来到了公乌素作业场,想亲眼看一看检车员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走进整洁的院落,一座崭新的小二楼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值班工长张惠生说:“这是段里和车间为了改善我们矿区检车员的工作生活环境,为我们新建的综合楼,包括办公室、待检室、文化室、宿舍、餐厅等,总建筑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
2009年以前,公乌素作业点任务量不大,每天待检车辆只有100多辆。2009年,黄白茨至拉僧庙线电气化扩能改造后,列车通过能力大幅提高,现在每天待检车辆达300多辆,3月份后,每月还将增加1700辆,这里将成为乌海运用车间任务最繁重的作业点之一。
我们来到公乌素作业场,正好赶上上午没车,大伙儿都在办公室休息。说起过去工作生活的环境,大家都说今非昔比。过去,他们住的房子破旧不堪,四五个人挤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一身脏兮兮的工作服蹭得到处都是黑;现在他们住的是“单间”,检完车后还能洗个热水澡,也可以换一身干净的衣服了。过去,上班前都要从海勃湾带上米面菜,每班职工还得搭伙做饭;现在单位建起职工食堂,一日三餐不用掏一分钱……
今年54岁的检车员孙金良,在公乌素作业点一干就是20多年,亲眼见证了作业区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说起现在的变化,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张惠生说:“矿区检车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一般是白天装车晚上检车。大伙儿上48小时、休48小时。车多时得干一个晚上,下班后休息一整天才能缓过劲儿。特别是寒冬,夜晚是大伙儿最难熬的时候。”
检车师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班按5个人计算,仅检查一列车车底,每一个人穿进穿出就得120次,蹲下、站起来的次数就更多了。由于工作关系,许多人都患上了职业病。“这里的检车员们不仅要忍受职业病的困扰,还要忍受粉尘和空气污染的侵害。”张惠生说。
孙金良告诉我们:“检车时不仅要眼看车上还要看脚下,因为道轨上全部铺的是砟石,一不小心就会崴脚扭腰。前两天上夜班从车上下来时没站稳,我就把腰给扭了。”类似事情在工作中时有发生。
这里的检车员大多数都是50多岁的老职工,许多人又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随着检车量的快速增加,工作一天下来真有些让他们吃不消。但从老职工的话语里,我们没有听到一丝抱怨,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如何检好车,如何干好本职工作,回报各级组织对他们的关怀。他们这种踏实奉献、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佩。
据随行的乌海运用车间负责人说,正是有了像张惠生、孙金良这样的检车人,远离城市、甘于寂寞,近年来,公乌素作业场才没有发生一起漏检、错检事故,保证了每节车厢顺利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