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冬天,彭颜龙5次踏上青藏线,在-20℃的严寒中刨开冻土层,勘测收集数据,构建起翔实准确的高原铁路军运技术数据库,撰写出论文《浅析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军专线的影响》,获得兰州军区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 一次
|
1998年冬天,彭颜龙5次踏上青藏线,在-20℃的严寒中刨开冻土层,勘测收集数据,构建起翔实准确的高原铁路军运技术数据库,撰写出论文《浅析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军专线的影响》,获得兰州军区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
一次,彭颜龙在青铜峡装车,现场突然刮起沙尘暴,为抵御风沙,他探索总结出“一进、二退、三左、四右”的快速指挥定位法,提高了装载进度。他独创的装备卸载“六步法”、军列装载“七步法”在全军推广。
近年来,随着新装备陆续列装部队,超高、超长、超宽的大型装备在铁路军运中越来越多。“怎么把大象装进冰箱?”彭颜龙经过3个多月的攻关,研发出集缓冲装置、防磨技术、快速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捆绑紧固器,突破了过去用铁丝、三角档等传统器材固定的缺陷。记者在现场观察一次装载,拿彭颜龙的专利成果往超限装备轮轴上一套,40秒就能固定完毕。
这些年,彭颜龙还编写出《特种方案运输“口袋书”》《高原寒区铁路现场工作指南》和《铁路军事运输押运员手册》,制作了《军运现场作业流程图》,摸索出车辆引导“一隔四对”、车辆定位“三点固定”、捆绑加固“一紧四牢”等方法,并利用业余时间为部队义务培训铁路输送押运员。每次讲课,他都会语重心长地援引外军研究机构的一个论断:当今时代,一支军队的机动能力每增加一倍,战斗力就可以提高两到三倍。
19年来,彭颜龙先后通过技术创新破解运输保障难题30多个,为部队节约军事运输费3000多万元。
他用铁肩担起使命,笑看云卷云舒
兰州铁路局管内训练基地多、特种运输频繁,各种军用油料、车材、军需品运量大。
2000年至2003年,彭颜龙在颍川堡军油装载站当军代表,主管军油运输,一些油贩子便挖空心思想从他那里打通“财路”。2001年冬天,两名油贩子怀揣5万元现金找到彭颜龙。得知对方来意,彭颜龙把脸一沉:“我管的是部队的车皮,怎能牺牲部队的利益赚你这个黑钱?”
2005年,彭颜龙在天水车站军代处当主任时,他的一位老领导介绍亲戚找他搞几节车皮,来人送他一张价值不菲的购物卡。拿着这个烫手的“见面礼”,一向重情义的彭颜龙为难了。多年来老领导待自己不薄,拒绝吧,感情上过不去;接受吧,就违反原则。最终,彭颜龙选择了坚持原则,专门登门向老领导解释。老领导很理解,事后逢人就讲,彭颜龙过得硬、靠得住。
年复一年,岁月无情,彭颜龙背累驼了,满脸皱纹一身病,同事都说他是“40岁的年龄,50岁的面庞,60岁的沧桑”。朋友们也常劝他,你一天到晚风里来雨里去,到底图个啥,不如趁早转业算了。彭颜龙总是一笑置之。
2010年,军代处党委准备为彭颜龙报请二等功,大家都替他高兴,可他却主动找到军代处主任赵新社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代表,没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这么高的荣誉还是给贡献突出的同志吧!”
如今,同彭颜龙一起参加工作的战友,大多数都已是正团职干部,有的已经是师级干部,而他还是一名副团职参谋。提及这些,他没有任何抱怨和牢骚。2011年,彭颜龙被军区联勤部表彰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个人,发言时他真诚地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职务高低,而在于贡献大小。我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如果没有党和军队的培养,哪有我的今天?我已经很知足了。”
无论是个人提职、妻子就业还是孩子上学,彭颜龙从未主动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父母先后离世都未能及时见到老人最后一面,这成了彭颜龙人生最大的遗憾和痛楚。
记者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彭颜龙的回答朴实而诙谐:“希望妻子越来越漂亮,女儿越来越懂事,军交运输工作越来越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