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爸爸妈妈又来看我喽!放学铃声响起,四川省绵竹市富新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海涛迫不及待地背起书包,在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中,向家里飞奔而去。四年来,在南京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四川地震孤儿李海涛逐渐走出大地震的阴霾,重新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2008
|
“南京的‘爸爸’‘妈妈’又来看我喽!”放学铃声响起,四川省绵竹市富新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海涛迫不及待地背起书包,在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中,向家里飞奔而去。四年来,在南京“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四川地震孤儿李海涛逐渐走出大地震的阴霾,重新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2008年,当时年仅8岁的李海涛就读于四川省绵竹市富新小学一年级。“5·12”汶川大地震中,他被倒塌的校舍压住。幸运的是,当天下午他就被搜救人员救出。但是,小海涛的妈妈在地震中遇难,爸爸失踪,刚建起的新家也被震塌了。小海涛只能和同样在地震中受了重伤而且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我们从报纸上得知了小海涛的遭遇,不禁心生怜悯。”上海铁路局南京客运段泰哈车队队长常宝燕说。为了让小海涛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继续完成学业,2008年7月,车队以集体名义助养了8岁的小海涛,并通过慈善总会与小海涛签订了《爱心家庭联系卡》,每月资助小海涛生活费300元,定期给他捐赠生活和学习用品,直至小海涛年满18周岁。
“四年了,不论车队人员如何变动,我们的爱心始终不变,坚持每季度给小海涛寄900元钱,从未间断。”车队党总支书记王清一边说一边拿出了爱心捐助账本。记者看到,账本中详细记录了每一笔捐款、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汇款的情况,还有经手人和负责人的签字。记者计算了一下,截至2012年4月,车队已累计为小海涛捐款19357元。
平时和小海涛联系最多的车队指导车长朱顺明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小海涛特别怕听到“地震”“爸爸”“妈妈”这些字眼,晚上睡觉不敢关灯,即使睡着了,也经常在半夜哭醒,让爷爷奶奶心疼得直掉泪。车队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除了每3个月给小海涛汇一次助养费外,每周至少给小海涛打一次亲情电话,每月给小海涛写一封信,随时了解小海涛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开导他,帮助他重新点燃心中的梦想。
在大家的爱心呵护下,小海涛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在电话和信中亲切地称呼车队成员为南京的“爸爸”“妈妈”,还经常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与大家分享,学习成绩更是提高了不少。
“现在大家都已经把小海涛当做车队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车队的每名干部职工都是小海涛的‘爸爸’‘妈妈’,虽然以后我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离开这个车队,但车队资助小海涛到18周岁的承诺会一直延续下去!”车队队长常宝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