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9日,智波与意大利路奇霓公司(下称路奇霓)签订《轮对技术许可合同》;2007年6月1日,双方在太原签订《合资企业经营合同》。2007年10月15日,双方的合资公司智奇正式注册登记。 智奇投资总额为4亿元人民币
|
2007年3月9日,智波与意大利路奇霓公司(下称“路奇霓”)签订《轮对技术许可合同》;2007年6月1日,双方在太原签订《合资企业经营合同》。2007年10月15日,双方的合资公司——智奇正式注册登记。
智奇投资总额为4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1.5亿元人民币,智波占股75%,路奇霓占股25%。
在与路奇霓合作之前,中国铁道部、山煤集团与德国波鸿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曾签署过《铁路动车轮对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但为了更快占领高速轮对市场,智波选择了态度积极且已打开中国市场的路奇霓公司。
2008年4月底,智奇轮对组装取得试生产成功;9月,轴线精加工生产取得成功;12月,轮线精加工生产取得成功。
2009年2月28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线在智奇厂区投产。投产仪式上,智奇公司便签下了330列动车组、10560个轮对20亿元的采购合同及意向书。
买壳上市
2008山煤年总资产为40多亿元,2011年为540多亿元,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企业上市、轮对上马、资源整合落地、船队入海……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过后,山煤俨然已是山西煤企多元化发展的典范。
几乎每项举措的背后,都有杜建华的身影。
其中,山煤国际的成功借壳上市,因其超低价收购、操作环节过程复杂、速度最快等特点而成为业界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
2007年底,杜建华提出上市的设想,并召开了全系统的动员大会,但紧接着即爆发了金融危机,股价全面大跌。杜建华马上调整上市路径,变首发为借壳,并迅速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找到一家接近完美的壳———中油化建。
2008年10月,杜建华开始与中油化建接触,在前后一个多月的运作后,双方便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收购价格定格在大盘近年来最低点时的水平。短短一年时间里,资产重组事宜已经全面完成,“中油化建”更名为“山煤国际”,成为国内首家整体上市的煤炭企业和全国首家全面要约收购成功的企业。
其时,山西省每逢召开与经济、资本运作有关的会议时,山煤国际的成功借壳上市资料,总要被放在会议资料的显眼处。
随后,山煤集团又进行了山西省再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再融资。2010年10月底,山煤集团控股的基金公司成立。2011年4月,与大同、长治商业银行签订入股协议,进军银行业。
“三大板块中,煤炭产销是传统的能源行业,高铁轮对是新兴制造业,金融投资是现代服务业,这三者实现了贸易资本、实业资本、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杜建华曾这样对媒体解释山煤的多元化发展。
按照杜建华的设想,山煤将借用超市的经营模式,打造煤炭行业的沃尔玛。只是这样的设想,都将留给继任者去实现了。
山煤集团与丁书苗合资公司垄断高铁轮对市场
一家成立仅5年的合资公司一出现就垄断了中国高铁的轮对市场,对这个公司神话一样的发家史,业内人士称全靠“子凭母贵”。而这个“母”,则是卷入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一案的关键人物——丁书苗。
2006年,根据铁道部批复,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博宥集团和博宥集团旗下的中昶投资共同出资组建了智波交通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而丁书苗,则是博宥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2007年10月,智波公司与意大利路奇霓钢铁机械公司组建合资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建立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其中智波公司占75%,外方占25%。智奇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透露,自公司成立,其生产线就一直满负荷运转,订单源源不断,10个月内曾签署近70亿元的销售订单。
时至如今,智奇的神话仍在延续。“可以说,坐过高铁的人就使用过智奇的产品。”昨日,一位从事动车组研制的人士向本报表示,智奇轮对在中国高铁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其市场占有率普遍认为是60%,但据他所知,巅峰时接近八成。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客专、沪宁城际、京沪高铁等高铁线路都在用其产品。不过随着刘志军等一系列官员的落马和去年智奇卷入动车车轴不明纹路风波后,其垄断地位出现松动,但在国内仍是一家独大,无人能与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