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事件之后,荆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始“越位”将社区和乡镇困境未成年人纳入救助保护范畴,并与社会工作者一道,拉开了一场对于荆州未成年人从“守望”到“守护”的全新探索。 2012 年底至2013 年4 月
|
小娟事件之后,荆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始“越位”将社区和乡镇困境未成年人纳入救助保护范畴,并与社会工作者一道,拉开了一场对于荆州未成年人从“守望”到“守护”的全新探索。
2012 年底至2013 年4 月间,依托荆州市未保中心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荆州市困境人员救助协会,和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城区、乡镇学校为平台,分别对石首高基庙镇高基庙小学、松滋王家桥镇砖桥校区和荆州城区沙市张家三巷小学、文星中学的300 名9 至13 岁未成年人基本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300 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家长对孩子存在漠视、轻微家庭暴力现象,孩子受教育环境、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较差;而城区孩子虽然生活、学习条件优于农村未成年人,但孩子们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心和孤独感超过农村未成年人,也不同程度遭受过家长贬低、谩骂、责打等轻微家庭暴力,其中,孩子对于贫困的敏感程度和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表现更强烈。
王贤锋说,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只能反映出一部分现实问题,在农村,还有不少未成年人过早辍学、流浪,身处困境;在城区,也同样有不少孩子因为家庭的特殊,家长监护方式的简单粗暴,或自身的疾病而身处困境。如何针对城乡未成年人的不同成长需求给予救助和保护?
早在2012 年,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就尝试开展预防流浪乡镇行活动,探索监护缺失干预模式,2013 年8 月,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形式,开始实施“爱上·家”家庭综合援助计划,在荆州城乡同步展开以构建“家庭监护干预模式”为目标的试点工作。
据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主任叶蓓介绍,荆州市民政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未保中心拓展延伸了服务对象,并细分界定了何为“困境未成年人”。从困境原因划分,将困境未成年人主要分为了两类,即一类是家庭困境未成年人,包括重组离异家庭、父母家庭暴力家庭、父母吸毒家庭、父母重病重残家庭、父母有偏差行为家庭的未成年人等;另一类是自身困境未成年人,包括残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青少年、重病罕见病未成年人等等。从困境类型划分,主要包括生活困境未成年人、监护困境未成年人、身体困境未成年人、行为困境未成年人和心理困境未成年人等,部分困境未成年人会同时遭遇生活、监护、身体等困境。“我们将试点工作对象聚焦于生活、监护困境未成年人,将实际无人监护、得不到适当监护的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作为重点干预帮扶和救助保护对象。”
荆州一方面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以城区、乡镇学校为平台,以儿童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学生和其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家庭经济援助、家庭关系促进、家庭监护能力提升、家庭关系咨询、亲职能力培训等服务,预防未成年人陷入生活困境;另一方面,建立社区、学校、医院对未成年人监护失当发现、报告机制,热线转介平台启动处置保护机制,并制订分类帮扶计划。
至目前,我市已在石首高基庙镇政府,沙市区胜利街办王板桥社区、文星楼社区,荆州区东城街办南门社区,以及张家三巷小学和文星中学建立“儿童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将原先在城区多个社区设立的“预防流浪办公室”引入社工服务,赋予了其帮扶和救助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新职责。
探访 入心不入册的困境救助
3 月12 日下午1 点半,社工卢文博带着长江大学的12位志愿者早早就来到了张家三巷小学。今天,是他们为孩子们举行小组活动的时间,为这个,他们经过了2 天的彩排准备。
2 点10 分,上课铃刚一响起,四年级二班的孩子们无比兴奋地冲到操场上列队站好,一场特殊的游戏就此展开——看“乌龟和乌鸦”如何成为好朋友;听“我是小记者”如何采访到小朋友的未来理想:“安全知识大科普”,“科普博士”又会传授给孩子们哪些安全急救正确方法?快乐的游戏,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心的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一切都带给了他们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