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阳春,草长莺啼。江南大地,万物竞勃。4月11日,为期三天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考察京沪高速铁路活动在杭州富阳结束。此次考察是受全国政协领导的重托。虽然时间短、任务单一,但意义很重大。谈到考察的意义,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己如是说。
|
明媚阳春,草长莺啼。江南大地,万物竞勃。4月11日,为期三天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考察京沪高速铁路”活动在杭州富阳结束。“此次考察是受全国政协领导的重托。虽然时间短、任务单一,但意义很重大。”谈到考察的意义,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己如是说。
几日来,以张左己为组长的20余名经济委员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体验京沪、沪杭高铁动车组,走访动车组检修作业基地,重点听取京沪高铁在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旅客、运营成效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车马劳顿,风尘仆仆,深入考察调研,为中国高铁破解窘境,建诤言、献锦囊。
中国高铁要下决心搞下去
“我是第一次乘坐京沪高铁。一路行来,感到动车组不仅速度快,而且很平稳,很舒适……”4月9日下午,伴着一路的春风春晖,C135次北京—上海动车组载着考察团如风飞驰。作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考察团”的一员,看到窗外飞速闪过的一幅幅江南春景,洁净、温馨的车厢内跳动的300公里/小时的红色电子数据,第一次体验京沪“银龙”的葛东升委员难掩兴奋。紧邻其前座、曾分管铁路建设的张国宝委员则向陪同考察的铁道部、京沪高铁的有关领导、专家,追忆着京沪高铁修建计划的出笼始末……
曾几何时,迅速崛起的中国高铁成为国之盛宠,但7·23甬温动车组事故等一系列事件,引起全国的关注。
“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困难,中国高铁要下决心搞下去,不能动摇。要将高铁建成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10日上午,于上海听完京沪高铁在建设中的技术创新、运营管理等情况汇报后,李德水委员当即鼓呼,并关切地叮嘱京沪高铁的有关负责同志:“应尽快制定高新技术创新标准。有些技术创新对外一定要保密,要申请专利。”
“通过几天的考察,我开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增长了志气!中国高铁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像这样的品牌应该要保护!”在11日下午于杭州富阳召开的考察总结座谈会上,葛东升委员激动地表示。
“铁路具有绿色、节能、低碳,运量大又可全天候运输的优越性。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还是要依靠铁路运输。”张国宝委员原是分管铁路建设工作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后又担任能源局局长,十分了解加强铁路建设的必要性,他建议应该继续保持铁路建设的脚步。
“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是我国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次生动实践。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铁路建设,帮助铁路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考察结束总结座谈会上,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张左己常委建议:要把强化安全生产放在铁路运输工作的首位,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强质量管理,科学组织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
多元融资解窘境
“当前铁路建设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资金问题。‘十二五’时期,为完成铁路建设规划,保证铁路运输正常运行,筹措巨额建设资金的难度很大,面临严峻挑战。”陪同考察京沪、沪杭高铁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向考察组这样汇报。
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铁路基建投资额为4000亿元。这一额度大大低于铁道部2011年计划的7000亿元投资额,一些在建的高铁工程不得不被迫停工;一些原计划内还未及上马的高铁工程干脆决定不再开建。
几天来,通过对中国高铁马不停蹄的专题走访,委员们对我国高铁建设以及最新成果等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纷纷为解决铁路建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建言献策。
“目前,铁路经营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负债率为60.5%左右,要完成‘十二五’期间2.8万亿元的建设投资,单靠铁路自身努力无法实现,应该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调动各方积极性,为铁路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张左己常委在分析指出中国铁路目前面临的困境后建议:首先,铁路部门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运输资源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在如何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积极性上下功夫,建立民间资本的引入机制。“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筹资渠道,才能为‘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目标完成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