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的现状是一家一户为单位,一家一户几亩地(多的十几亩地),农民自由耕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地权改革不但让农民吃饱了肚子,结束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产品短缺问题,而且引发了我国城乡各行各业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届三中
|
目前农村的现状是一家一户为单位,一家一户几亩地(多的十几亩地),农民自由耕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地权改革不但让农民吃饱了肚子,结束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产品短缺问题,而且引发了我国城乡各行各业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允许和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为前提,承认农民对承包地的资本化收益的合法性,其本质是激活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并与城市资本等要素相结合,从而冲破城乡分割,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社会优化配置。 “三化同步”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而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而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关键,这对农业生产力的解放,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土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以及农用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土地承包者将土地使用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并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法规制度要求的前提下,以一定方式和手段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重新配置过程。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促进和规范土地流转是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土地流转的特点和优势
土地流转的特点表现如下:
1、农村土地可以进行企业化大规模耕种经营,具备现代化农业的性质特征。
2、土地流转不会改变农村集体对土地耕地所有权的性质。
3、土地流转不会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力,可以形成专业化农民的生产体系。
4、农民可以减少农耕工具、农机具的成本投入,更能发挥劳动效率和本能,从而节约大量成本。
5、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的比例结构(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从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
6、可以提高农民的集体组织观念和组织性,增强“和谐社会”的构建力。
在掌握土地流转的特点后,我们更要知晓其优势:
1、提高农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增加农村的整体收入,同时土地的高度集约化也相应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2、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相对较高和比较稳定的有偿转让收入。
3、更新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规模化经营在农村扎根后,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当地农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4、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国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村基本养老问题和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从而促进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四、土地流转的客观要求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地权问题始终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首当其冲必须解决的问题。
1、明晰农民地权,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要条件。农民地权明晰和扩大后,土地便可以由单纯的农业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性资产,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能进入市场,参与合法流转,实现其最大增值,这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条件。一是明晰和扩大地权,有利于农民自主流转土地。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只是改变了土地的经营管理模式,基本没有触及土地制度的核心即产权问题。由于产权不明晰,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农民承包地被任意侵占的事例屡见不鲜,土地纠纷接连不断,承包地撂荒和农房闲置随处可见。土地这个最稀缺、最宝贵的要素和核心资产,在一些地方反而变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甚至包袱。推进农村地权制度改革,明晰和扩大农民地权,就是要让农民享有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流转土地,就是依法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无论是谁,都不能妨碍农民自主流转土地。农民获得流转土地的自主权后,必将更加有利于农村土地的流转。二是明晰和扩大地权,有利于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更多收益。通过明晰和扩大农民地权,使农村土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流动起来,让土地在流动中实现其真实价值,农民才能占有更多的地租增值和土地资本化增值收益。这样,农民就更愿意让自己的土地参与市场流转。三是明晰和扩大地权,有利于土地通过流转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