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完善土地流转和产业化经营政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新探索,具有风险性、探索性和创新性,需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给予扶持。 8、调整反哺思路,转变反哺方式。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
|
7、完善土地流转和产业化经营政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新探索,具有风险性、探索性和创新性,需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给予扶持。
8、调整“反哺”思路,转变“反哺”方式。“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是中央的“反哺”方针,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首先要尽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其次拓宽反哺思路,实施要素反哺、科教反哺和产业反哺。
9、改革农村金融保险体制,适应农村土地流转的要求。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我们要采取创新制度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监管等综合配套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和流转后的产业化经营提供金融保险服务支持。
10、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服务体系,搞好流转服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服务体系,有利于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引导、规范、服务和监管,对于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稳定流转和持续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不够。
有相当多的农民不知道土地承包法的有关内容及土地流转的有关法规、规章、政策和知识,以为是要收回他们的承包权,思想上顾虑重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流转规模的扩大。
2、土地流转范围整体性差,供需双方信息不畅。部分村民不愿意参加到土地流转的行列中来,致使土地流转的整体性大大降低,出现了土地流转不能成大片的现象,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体效益不是太高。
3、土地流转的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土地流转虽然是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推进,但目前尚缺少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4、适应农村土地流转的大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5、对受让农村土地的企业、大户的金融、保险服务的体制性、政策性缺失。
6、农村土地流转用于种养殖业项目的固定设施如圈舍、炕房、加工房的建设占地难以解决。
7、城乡土地流转没有形成统一市场。
七、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知识与思想认识。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央关于“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解除农民的顾虑,积极开展探索、大胆试验,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土地流转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要加大土地流转的知识宣传力度,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并能真正从中受益。
2、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综合规划、统筹兼顾。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及完整性,确保村民可以受到最大的利益。在土地的市场化运作中,农民要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自主权和流转土地的收益权。
3、完善机制建设,确保群众长期利益。在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除了及时做好协议签订、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工作,还需制订完善的风险机制,确保群众长期利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约束集体权力的肆意扩大,严禁采用任何行政命令的方式去促使土地流转。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备案登记、资格审查、信息报送发布、合同管理和鉴证、收益评估、档案管理、服务承诺、投诉举报、流转主体预审申报以及工作例会等)。